痛风性肾病是痛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,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可以防止或延缓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。一旦发生肾功能损害,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。
(1)督促、检查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完成痛风的自我监测,按要求完成对尿尿酸、尿pH值、血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等的测定,以便为调整用药提供依据。
(2)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,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。要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,严格控制高血压。显性痛风性肾病患者(即出现血液和尿液等指标异常或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患者)的血尿酸水平宜控制在416μmol/L以下,尿pH值应在6.2~6.9,高血压者应把收缩压控制在120~130mmHg,舒张压控制在80~90mmHg为宜。
(3)低蛋白饮食可减慢肾小管的损伤,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,还可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,故目前多主张低蛋白饮食,早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宜控制在每日1g/kg体重,中晚期患者以每日0.6~0.8g/kg体重为宜。摄入的蛋白质最好为动物蛋白。
(4)对有水肿的患者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,同时适当限制水和钠的摄入,尽量减轻肾脏负担。利尿剂中的依他尼酸(利尿酸)、呋塞米(速尿)、氢氯噻嗪(双氢克尿噻)均可使尿酸排泄减少,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加重或急性发作。而螺内酯(安体舒通)、氨苯蝶啶等既可利尿,又可使尿酸排出。乙酰唑胺除有利尿作用外,还可碱化尿液,有利于尿酸的排泄。
(5)防止泌尿道感染。泌尿道感染会使痛风或痛风性肾病加重,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,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感染非常重要。要搞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妇女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。有感染者应做药物敏感试验,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。
(6)定期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以及尿常规、血尿酸、肾功能的检查,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。
(7)注意保护肾脏,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及造影剂。
(8)尽量避免对泌尿生殖道进行各种器械检查及导尿,以免诱发感染。